变监督为服务 西韩社区实施“村规民约”受欢迎 |
时间:2019-07-17 14:34:24 来源: 作者: |
|
鲁网青岛7月16日讯(记者 孙晓文) 为了规范完善西韩社区的管理体制,引导社区居民遵纪守法,维护社区治安和社区秩序,2018年2月3日,《西韩社区居务规则》正式出炉。这份“小公约”出台的背景是什么?实施的效果如何?《西韩社区居务规则》出台已有一年多时间,小编带您瞧一瞧有了“村规民约”之后的西韩社区。
面对困境:
广泛征意见,制定小公约
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村规民约
违章违建阻碍社区发展、殡葬改革推行缓慢……在2018年以前,各种“疑难杂症”困扰着西韩社区两委,如何规范社区居务工作、怎么能让西韩社区居民过上好日子就成了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。2017年底,西韩社区开始走访辖区老党员、老干部,广泛征求意见,根据居民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形成了村规民约初稿,随后西韩社区召开了党员村民代表大会,最终,凝结集体智慧结晶的《西韩社区居务规则》出炉,规则于2018年2月3日正式开始实行。
西韩社区向居民发放《西韩社区居务规则》
“之前我们社区存在违章违建的情况下,经过我们反复沟通仍有4户居民不主动拆除,他们违反了《西韩社区居务规则》,最后我们强行进行了拆除并停发了这4户居民的社区居民福利待遇。”西韩社区办公室主任刘可好说,除此之外,该规则在维护家庭和谐、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都有所规定,“我们将《西韩社区居务规则》印制成册,辖区1700多户家庭一户一份。”自此以后,违章违建的不见了、假结婚的没有了,西韩社区之前的很多“顽疾”因为有了“规则”而消失不见。
《西韩社区居务规则》中,不乏许多人性化的规则,其中“离婚的媳妇不享受社区福利待遇(离婚时,孩子年满18周岁除外)”就是很好的例证,西韩社区两委充分考虑到孩子年满18周岁的离婚妇女的生活,其离婚后的福利待遇照常发放。
面对居民:
监督变服务,情暖耄耋老人心
在《西韩社区居务民约》中,还有着关于成立西韩社区红白理事会及章程的记录,其中第四条规定上写着“耐心地做好居民的思想疏导工作,主动热情地为丧事做好服务”,而在西韩社区具体推进殡葬改革的进程中,社区两委成员及工作人员也是这么做的。他们积极转变工作思路,变“监督”为“服务”,受到了居民的认可。每有居民家中有人去世,联系灵车等后续事宜总能看到西韩社区民政主任刘可强的身影。“他总是会早上四点多钟就到居民家中帮忙,我们社区红白理事会的成员随后去死者家中敬献花圈,刘可强主任是全程参与,直至将死者骨灰送到怀念堂。”西韩社区居委会主任朱建德表示,“变监督为服务”是社区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内心需求,将心比心,让居民从社区的服务中感受到安慰和温暖,“有次我们去看望一户死者家属,90多岁的大爷拉着我们哭,说没想到是家里的事社区还能去这么多人看望他,他很感动。”
推行规则难免触碰利益、遇到阻力,但是朱建德说,他们是居民一票一票选上去的,老百姓支持的事,社区两委就一定要干,还要干到底,“从目前实践来看,我们的‘村规民约’还有不完善的地方,日后我们会继续改进。”
手记:
它是不能跨越的红线
制定村规民约,是践行村民自治、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力抓手,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。2018年2月,经过党员大会和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《西韩社区居务规则》就是最好的诠释。
《西韩社区居务规则》从筹备到正式施行长达半年之久。在这半年时间里,社区两委深入辖区居民家庭,征询老党员、老干部意见,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认真记录、集中梳理,最终经过居民代表表决通过,这才有了《西韩社区居务规则》。群策群力、集思广益的“村规民约”自实行以来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,违章违建的不见了、找关系落户社区的没有了……西韩社区的和谐宜居环境相较之前有了极大的改善。
村规民约不仅能够约束居民,同样也是规范社区两委的一道红线。“有了村规民约,把基础环境稳定下来,社区才能带领咱们居民谋求更好的生活,实现更大的发展。”居委会主任朱建德也不止一次地说,社区要维护居民的利益,“村规民约”这道红线,社区和居民谁都不能跨越,跨越红线意味着将要受到惩罚。
相关链接
“八小工程”是什么?
增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社区协商、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,是基层治理改革发展的方向。崂山区紧紧把握这个导向,以“八小工程”为总抓手、总载体,推动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提高乡村治理规范化、科学化水平。
推行“小公约”,立起新规矩。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行为规范,组织社区居民建立简便易行、务实管用、能够记住、便于监督的《居规民约》,推动居民守法守纪守规矩、立言立德立形象,倡导乡风文明新风尚。
健全“小民主”,营造好氛围。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社区重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,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,用制度管权、管事、管人,并让每一名党员都参与、每一名居民都知晓,构建全方位监督、全环节监控的责任体系。
深化“小服务”,真情暖民心。健全方便高效的民意诉求收集机制、双向互动交流机制和民意诉求办理机制,打造“一门式办理”“服务驿站”等综合服务平台,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目前,全区66项公共服务事项可以在街道以下层面“一次办好”,群众零跑腿比例达75%。
加强“小调解”,凝心铸和谐。组建社区调解队伍,“小事不出社区、大事不出街道,矛盾不上交”;实施“一社区一法律顾问”,选聘了77位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律免费服务,并实行“4个1”工作机制(每月一次法律咨询、每季度一次法律宣讲、每半年一次居务法律审查、每年一份社区法治建设提升报告等),营造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”的浓厚氛围。
维护“小平安”,合力保稳定。借助“三建联动”网格化治理体系,构建了人防、技防、物防深度融合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。建立乡村平安志愿者巡逻队伍,引导党员群众自觉“看家护院”“巡逻打更”,确保乡村安全稳定。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,全区农村社区群防群治志愿者1.7万余人。
培育“小乡贤”,弘扬主旋律。整合社区在党政机关、科研机构、教育卫生、“两新”组织等领域的先进群体,以及社区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模范等资源力量,培育富有社区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,引导新乡贤依法参与乡村治理。
争当“小名人”,发出好声音。常态化开展具有乡村特色的德孝文化活动,每年评选一批“十佳好媳妇”“十佳好婆婆”“十佳最美家庭”等“六个十佳”道德模范人物,引导广大社区群众由“要我文明”向“我要文明”转变。
亮明“小家训”,传播正能量。组织开展“立家规、亮家训、传家风”等活动,统一制作特色牌匾悬挂展示,引导居民讲好家风故事、传承优秀家风。抓好优秀家规家训家风的评选推广,推动形成家风正、民风淳、乡风美的良好社会风尚。 |
|
|
|